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发展历程

中心发展历程

中心发展历程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历来十分注重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建校的初期( 1897 年)即设立了化学学科,并建立了能容纳 300 名学生的化学讲堂。讲堂前面的讲台旁摆放着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供课堂演示之用。这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至今仍在我中心的基础化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后, 1917 年建成了含有普通化学实验室(可容 80 人)和定量分析实验室(可容 120 人)的理化实验楼,并开设了定性化学分析及实验、定量化学分析及实验,成为我国早期化学化工高等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的典型范例。 1945 年北洋大学设立了化工系。共和国成立以后,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国家对有关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 1952 年,将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河北工学院等化工类学科相继调整并入天津大学,组成了新的化工系,成为国内专业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化工系之一。系内设置了四大化学实验室和化工原理实验室。依托强大的化工学科群优势,各基础课实验室为培养新中国的化工高等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对化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此期间,我校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1996 年 6 月和 2001 年,经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由余国琮院士主持领导了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和《创新化工人才培养》两个国家级教改项目; 1996 年 10 月,化学系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同年,天津大学被批准作为“ 211 工程”的首批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同时还获得“ 985 ”一期和二期重点资助。在上述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分属于两个学院的化学实验中心和化工基础实验中心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质性合作:如共同制定了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共同进行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以公共服务体系的同一个项目(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投资建设。合作过程中,两个中心逐渐产生了共识:成立校管中心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更有利于在重大教改项目中发挥整体效益和规模化效益、更有利于发扬我校的整体优势与特色。

作为一所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天津大学十分注重本科生的教育与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为此,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经过充分酝酿,按照学科大类的内部特征,考虑到化学实验中心(属于理学院)和化工基础实验中心(属于化工学院)在历史上学缘相通,长期以来同属于化工系,多年以来的合作、磨合与共建的事实,以及将实验教学量大面广的基础化学中心和特色鲜明、辐射作用显著的化工基础实验中心有机结合起来会产生优势互补、更利于保持我校理工结合的优势和特色,从 1997 年开始筹建“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并于 2001 年“ 211 工程”项目完成验收时建成,前后历时 5 年。在建设过程中,有计划地整合了分散于化学中心和化工中心的十几个小实验室及所属人员、仪器和库房,建成了统一的校管实验中心。中心作为实验教学实体统筹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此,我校的化学化工实验课程按照学科特点独立设课,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2005 年年初,为了进一步突出我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特色,中心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在建设过程中,中心利用 211 项目经费、世行贷款一期和二期经费、 985 项目建设经费,更新了绝大部分教学仪器和设备、改善了实验台等硬件设施与环境条件,建成了能满足培养现代化工创新人才需要的工科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大平台。

中心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自 1997 年以来共承担了 56 项教学改革项目,其中国家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11 项,天津市教学改革项目 5 项,其余为天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发表教学论文 71 篇。 中心获得多项高级别的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励 4 项,部委级奖励 8 项。

中心成立后,在完成好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承担了学生的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等活动;举办了 3 次全国的实验教学研讨会。 近五年来,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 项、省部级项目 25 项和其它科研项目 60 项;已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08 篇和 EI 收录 55 篇;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



         
北洋大学理化实验楼与实验室(1917年建)图片

       

图1 北洋大学理化实验楼

图2 化学定量分析室

图3 北洋化学讲堂

图4 普通化学实验室


(数据更新至2018年06月25日)